面試
順利拿到面試機會以後,就是找工作最重要的面試啦!面試基本上以地點分三種,內容分兩種。地點而言分為在公司的面試 (on-site interview)、電話面試 (phone
interview)、在就業博覽會(學校或會場)的面試。內容則分為技術性面試 (technical interview) 與行為性面試 (behavioral interview)。
![]() |
通常公司會幫你訂機票、旅館讓你飛到矽谷面試。 |
技術性面試顧名思義,就是會問一些技術相關的內容,像是程式設計 (programming)、或是系統設計 (system design),而行為性面試則是會問一些如:「你覺得你的長處是什麼?」「你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?」「你做過的專案中,你最喜歡哪一個?」「你未來到公司會想從事哪方面的事情?」的問題。就以軟體工程師、資料科學家這類的職位而言,通常都不是那麼在意行為性面試,目前我聽到的人這關都沒碰到太多困難。當然,雖說這邊不難,但還是要準備一些冠冕堂皇(但仍然真誠)的答案,總不能在被問「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?」的時候回答「因為你們錢比較多。」或是被問「你以後想從事哪方面的工作?」的時候回答「我也不知道。」。
![]() |
學校面試區的等待間 |
每家公司的面試流程都不太一樣,但大抵上都是會先由人資聯絡,進行簡單的行為性面試,再安排一到兩關的技術性面試篩選適當人選,如果你順利通過了這些面試,公司通常會出錢幫你買機票,訂旅館,招待你飛去他們公司總部進行面試。你如果是透過就業博覽會或內推拿到面試機會的話,基本上不要在行為性面試中跟人資講奇怪的話,都可以順利晉級技術性面試。
![]() |
面試也是讓你有機會到公司看看你喜不喜歡公司的環境。 圖中為 twitter 的用餐區。 |
若你有幸被邀請到公司面試,通常會有三到五節 45 分鐘的技術性面試,每節的考官都不同。通常你會被帶到一間會議室,然後不同的考官會輪流進來問你問題。雖然中間則通常沒有休息,但是考官通常都會問你要不要吃點東西或是上廁所。我自己在跟 facebook 面試的時候,他們幫我安排了 11:30 - 14:00 連續 2.5 小時的面試,才帶我去吃飯。換算時區其實已經是我的下午四點了,後來吃完了根本不是韓式的超乾火雞胸韓式烤肉(而且帶我去吃飯的人資還跟我說她最喜歡吃韓國料理了 ^_^*)回去再面了 1.5 小時,實在是有點精疲力竭。於是我後來覺得其實可以自己帶一點點心進去面試的會議室也無妨(雖然我自己後來帶了也沒吃)。
每節的技術面試結構如下:
- 5 分鐘的寒暄
- 35 分鐘技術性問題(程式設計、系統設計)
- 開放提問公司相關的問題
其中技術性問題多半是在白板作答(或是紙筆),雖然在白板上寫程式碼不是那麼直覺,但也同時代表容錯率較低,要想清楚再下筆,或是規劃好在開始寫較有機會完成。我會建議如果你有想法的話,可以先條列出來跟考官討論,考官覺得滿意後再開始寫程式碼。
![]() |
睡飽也很重要,公司通常都會幫你至少訂一 個晚上的旅館。圖中為 Yahoo! 訂的旅館。 |
以下有幾個我設想或真正碰到的情況,與我擬定的應對方法,還有一些答題小技巧:
- 面試流程時間安排差、肚子餓:準備零食。
- 答題操之過急沒有先確定答案是對的:先跟考官確定方向正確,兩人對題目理解一致再開始做最花時間的部分。
- 考官自以為好心給提示,但實則不停打斷思路:告訴考官你需要思考幾分鐘,請他等一下。
- 如果是透過電話面試,可使用耳機免持聽筒,以便打字。
- 如考程式設計時的線上共編軟體有行數,盡量用行數溝通以達清晰,另一方面,能複製貼上則盡量複製貼上。
- 寫完題目時,一定要自己先檢查再告訴考官你做完了。
- 碰到不會的題目時,先舉特例探討,再推廣到其他情形。
公司參訪
大部分的公司通常都是請你到公司面試,順便帶你參觀公司,但有些公司的做法不太一樣:他們把出動一整個朝聘團隊到各個學校面試,再邀請錄取的同學到公司參觀。
![]() |
歡樂的餐會。在座都是已經錄取的人。圖攝於 Bloomberg。 |
![]() |
Bloomberg 晚上在 Slate Restaurant Bar & Billiards 的交誼活動的邀請函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